发布时间:2021-06-26 04:30 来源:慈溪无痛人流医院 作者:医护部
QQ咨询在线看诊
输卵管卵巢脓肿是盆腔炎严重的病理类型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主要症状是反复的下腹疼痛,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往往难以确诊。我院6年间共收治70例,现对其病因、诊断进行分析,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2000年6月一2006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70例患者。7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4。44岁(18—49岁),全部病例均有性生活史,已婚65例,未婚同居者5例;其中已绝经者4例。有停经者3例,阴道不规律出血者10例。均否认本人或伴1昌曾患有淋病或其他性病史。
孕产次情况:已产者52例,其中有剖宫产史者20例,未产者18例。人工流产史50例,无妊娠史6例。避孕措施:未采取避孕措施3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者32例,双侧输卵管结扎术者2例。
既往盆腔感染史:曾患急性盆腔炎者37例,患细菌性阴道炎者30例。症状与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复下腹疼痛及发现盆腔包块。下腹疼痛长时间为1年,短时间为4天,平均2个月。急性反复下腹痛36例,人工流产后腹痛6例,盆腔包块单侧26例,双侧44例。
主要症状与特征见表1。
表1主要症状与体征症状与体征例数%
下腹痛6897。1
发热5071。4
白带增多3042。9
肛门坠胀1521。4
子宫增大或压痛5984。3
附件包块、压痛70100
恶心、呕吐4362。5
入院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妇科检查,超声或MRI检查,诊断为输卵管卵巢脓肿53例,因停经史初诊为异位妊娠5例,因下腹疼痛不好,以盆腔包块为主初诊为卵巢囊肿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例,盆腔包块待诊6例。
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40例(57。1%),B超发现盆腔包块,结合临床诊断本病60例(85。7%)。
处理70例均行剖腹探查术。术前抗生素治疗3—7天。根据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及病灶受累情况,采取患侧附件切除术8例(25。7%);全子宫及患侧附件切除术8例(11。6%);保留子宫及部分卵巢组织43例(61。4%);因盆腔感染严重或脓肿破裂者同时行腹腔引流者30例(42。9%)。术中取脓液培养其中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常见检出菌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1]。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输卵管脓肿。
预后术后继续加强抗感染治疗1周,出院1个月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无盆腔感染灶复发。行单例附件切术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个月、8个月怀孕。
讨论
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诊断近年随着B超的开展,本病的诊断不断提高,本病的典型症状有盆腔疼痛史,伴轻度畏寒发热(38。5℃);体检有下腹压痛,常伴有“腹膜刺激征”;妇科检查可扪及子宫旁组织增厚,压痛,子宫附件区可有大小不一的肿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2],根据临床表现,超声或MRI检查探及附件区增厚,输卵管积液等,对典型的输卵管卵巢脓肿基本可作出诊断。
病因及高危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本病多为厌氧菌。需氧菌并存或多种厌氧菌混合感染所致。阴道内的正常菌群、淋球菌和衣原体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本文有10例作了脓液普通细菌培养,有2例为阴道内正常菌群,8例无细菌生长,其原因之一可能是术前已用大量抗生素治疗,其二,淋球菌不易用普通方法培养出来,Simms等[3]认为支原体可能为独立于衣原体的急性盆腔炎相关因素。从本文资料看,本病大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人工流产史及有宫内节育器者分别占50例(71。4%)和31例(47。1%)。无避孕措施者30例42。8%),共有70。3%的患者曾有宫腔手术操作或流产后同房史,说明本病与宫内节育器,无避孕措施及宫腔操作有关。本研究中,全部病例均有性生活史,47。8%有细菌性阴道炎,说明经阴道沿宫颈宫腔上行感染为感染的主要途径。另外,经济、社会状况低下及多个性伴侣者更易发生本病。
治疗输卵管卵巢脓肿多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或不,症状及体征治疗不消退,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因多为生育期妇女,并且患者有生育要求,目前没有治疗方案,各医院治疗时各种抗生素配种类繁多,不同医师也有不同的用药习惯。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同时兼顾对淋菌及衣原体的治疗。当然,各个医院也应当根据所在地区,所在医院的本病的病原体情况与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合理用药。我院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可作为临床医师的选择用药。本文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其原因是全部病例在门诊或住院治疗无效或复发后入院有脓肿形式。我们认为,对初次诊断急性盆腔炎、附件炎患者,应及时针对病因,采用广谱、足量抗生素保守治疗以争取治疗。对反复感染发作,局部形成脓肿者现多趋于保守手术,而切除患侧附件加腹腔引流术,如患者年龄较大,双侧附件均已受到炎症的破坏,则应施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以解除患者痛苦。本文70例治疗效果满意,随访后证实无一例复发。
友情提示:为了方便大家,慈溪无痛人流医院特别开设专家在线咨询服务,为您解答疾病相关问题,并保证您的隐私。请点击在线咨询按钮即可与专家咨询相关疾病问题。或拨打健康咨询热线:。